科普知识之沙海之说——关于沙海的理解和认知
科普知识之沙海之说——关于沙海的理解和认知
中国文化博大精深,每一个汉字的产生都是有根源的,也是有深意的。“沙”和“海”有着相同的偏旁部首“三点水”,其实,我们的老祖先在造这两个字的时候,早已对 “沙”、“海”、“水”三者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。另外,三点水一般泛指自然,而“少”和“每”都有变化之意, “沙”、“海”二字就是根据他们变化发展的属性所创造的。“沧海桑田”就是古人根据一些自然变化发展的规律总结出来的, 因此,“沙海”的应运而生与“沧海桑田”的产生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当我们行走在沙漠的时候,有时会发现一些贝类化石,或许在其他人看来,也没什么可稀奇的,但在地质人眼里,这些化石都是亿万年的历史见证。地质人的脚步,有时会自觉不自觉地走到亿万前的痕迹上。时光的隧道往往映照着亿万年的风暴残月,古老河流常常录制着历史时期的地质经文,光溜溜裸体的戈壁上到处镌刻着地质时期的片言碎语……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杰作,无论千疮百孔、鬼斧神工,它们都会告诉我们很多历史的奥秘。
洋壳隆起或许只是地球活动的一瞬,古特提斯海洋的消失、威尔逊旋回等都是亿万年历史的见证。喜马拉雅的崛起,是洋壳被冲击隆起的结果,同时使印度洋暖势气流很难到达其它地方,只能与附近高原顶端的冷气流交汇,最终形成了千万年以来的雪山、冰川。那些凹陷地带成为了干旱少雨的区域,使裸露的岩石不断地崩裂、风化,在气流和旋流作用下,不断地磨蚀、逐渐沙化,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沙漠——这就是“沙海”原理。
沙漠深处都是一些巨大的凹陷盆地,容易形成了大量的煤、石油、天然气等能源型矿产。或许是属于地质人的职业习惯吧,当我来到**公司**项目部上班的第一天起,我就急切地想知道这里的成矿环境及地质构造等信息,尽管这些信息跟我当前的工作无关,但这种职业的好奇心驱使我很快就获得了准确答案。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证实,这里之所以能够形成如此规模巨大的煤矿,是因为该成矿区域地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