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儿教师征文:让孩子过上应有的童年
乡风质朴,乡愁难忘,xx年前我从xx返回家乡,通过考试当上了一名乡村幼儿园教师。
童言无忌,童心最纯真,在和孩子们相处的日子里,我一直思考着:什么是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。
过往的童年,不眠的童心,童年之所以美好,之所以值得回味,是因为天真、烂漫、快乐、自由,可以海阔天空地想,可以无拘无束地玩,并不介意吃什么、穿什么。
过去,乡村的广阔田野,就是天然的游乐场。现在,办起了幼儿园,孩子们却失去了游戏玩耍的自由,一个个都变成了规规矩矩的“小大人”,失去了印象中乡村孩子的“野性”。
玩是儿童的天性,幼儿园本该是儿童玩乐的天堂,却成了强化知识技能训练的课堂,成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考场。随之,社会上各种商业化的“兴趣班”、“特长班”更是雨后春笋般地生长出来。
外面的世界很精彩,孩子的空间却在各种灌输中被“格局”起来。学前教育“小学化”不仅剥夺了幼儿生活的快乐,挫伤了幼儿学习的兴趣,更违背了幼儿的成长规律,严重侵蚀了幼儿的身心健康。这是孩子的悲哀,也是教师和家长的无奈。
儿童是祖国的希望,是民族的未来,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。近年来,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,严禁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,坚决纠正“小学化”教育方式,但仍然屡禁不止,积习难改。
拔苗助长的学前教育“小学化”现象,绝非一日之寒,是由各种主客观因素造成的。可以说,贫穷限制了幼儿园客观条件的改善,但贫穷并不能限制孩子的想象力,是不适当的教育理念、教学方式无情地禁锢了孩子成长发育的空间。
我刚回来工作时,看到幼儿园的教室里,除了必备的桌椅,没有任何图书、玩具之类的。老师使用的教材,就是两本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和语文书。孩子们背的小书包里边,装的也就是作业本和铅笔。体育活动就是随便跑着玩,艺术活动是在写完作业后,用铅笔在作业本的反面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