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生村官要放弃“官”念

    这些年来,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实施大学生村官工程。相当一批毕业生在同辈们拼命留在城市的潮流之中,却逆向走进乡村。据报载,我市也正研究制定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(社区)任职工作实施细则,努力实现每村(社区)至少配备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。

    为什么大学生村官现象一时之间“千树万树梨花开”?暂且不去论,但这种现象却让笔者想起了40多年前“上山下乡”的那批知青。虽然两者在形式上有点类似,但今非昔比。上世纪的那一代知青,是特定条件下产生的,知青就代表着一段历史;而今日的一代大学生,显然仅是新时代的知识青年,他们大都是应届的高校毕业生,他们选择村官这个职业,大都从就业和锻炼自己的目标出发,而非全凭一股热情和一腔热血。不可否认的是,把这批素质相对较高的青年才俊选派到新农村,有利于改变现状,更有利于农村的长远发展。

    大学生村官的产生有其必然性。从大环境来看,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,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;而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,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、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深入实施,也给大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平台。为此,近年来国家多个部门联合采取措施,制定了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,使进入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们少了很多后顾之忧。同时,组织部门还积极给大学生当“娘家”,成为他们坚强的后盾,到农村就业自然成为大学生们的一个不错选择。

    但是,大学生到农村任职,如果是抱着当“官”的心态来工作,把农村工作当成曲线就业的跳板,那么即使上了岗,也很难把事情干好。笔者曾到农村挂职锻炼两年,切身体会到农村的情况比较复杂,可谓千头万绪,千变万化。

    而有调查显示,……

 

北京代写平台为你提供代写一切所有的内容
北京代写网 » 大学生村官要放弃“官”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