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破天惊逗秋雨——我看余秋雨先生
说来可笑,此题目本是一本专挑余秋雨先生考证纰露的书名,此处引用只是觉得自余秋雨先生横空出世以来,整个文坛上出现了石破天惊的局面。要不,华人排名前十的畅销书中,他何能独居其三?与此同时,余秋雨先生也是位颇受争议的文人,网络上赞誉与非议齐飞,且我也并非因盲目崇拜而闭目塞听的狂热“雨丝”,只是觉得有大气象的人应如一座雄奇的大山,像余秋雨先生出类拔萃,敢为天下先的学者文人更是如此,真正的名山总是不可能一览无余,既然如此,横看成岭侧成峰又有何不可?
余秋雨先生出生于浙江余姚,那儿有有名的河姆渡遗址,也许正是这种早期的文明渊源,让他与文明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和力。11岁那年他离开故乡跟随父亲到上海读初中,高考时以全上海第一的英语成绩被上海戏剧学院录取。后来他曾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。而最令常人难以理解与最令我钦佩的一举是,他毅然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辞去院长一职,孤身一人游访于文明古迹之中,撰书作文。正如先生在《行者无疆》的序中说的那样:“真正的文化人,艺术家要做的事,正是文化艺术界竭力要反对的事,这个事,显然就是离开”。是的,要离开“看似高雅精致,却是一种自我囚禁”的象牙塔,将躯壳与灵魂投身于那空间与时间甚至精神上的荒漠,亲眼目睹那文明与蒙昧及野蛮搏斗的第一现场,颠沛流离在每一处文明的碎片旁,以笔作为武器护卫着所挚爱的文明。试问哪位文人能有他这般决然与毅然?他先是走遍了全中国,写下了《山居笔记》与《霜冷长河》。说起历史文化散文,哪些文人不好风花雪月,不爱写些盛唐气象,魏晋风骨,或是名妓的香艳故事?他们即便不是有撰野史与艳史的癖好,至少也是两脚踏入云端的理想主义者。而先生不是,他偏要触摸文明中那些让人不舒服的角落,如同鲁迅先生,顶着恶臭,在显微镜上解剖蚊子和苍蝇,……